周鸿祎在互联网大会上调侃“黄仁勋这刀割得太高明”,让现场笑声不断,也让英伟达H20芯片的“减法逻辑”浮出水面。
一、“只做一半”的H20 和“全面投入”的国产芯
英伟达H20芯片最近引发广泛讨论,它做出了一项重要取舍——砍掉训练所需的一些复杂连接能力,只保留模型运行所需的部分功能。可以理解为它专注做“执行”,而不再承担“学习”。
周鸿祎在采访中提到,现在360在芯片选择上更倾向国产,尤其是华为产品。虽然目前国产芯片还不如进口芯片“全能”,但“坚持使用,才能推动进步”。
二、为什么360会选国产芯?
1. 使用更安心:AI工具也需要保护机制
周鸿祎指出,AI技术门槛变低后,哪怕没有编程基础,也可能通过一条指令,让AI系统暴露公司信息。更严重的是,黑客已经在训练属于他们的AI攻击工具。
面对这种情况,芯片作为底层硬件,是否具备防护能力,就成了重要考量。国产芯片虽然不是功能最多的,但在硬件安全结构上更容易做调整和管控,让企业在使用时更踏实。
2. 降低门槛:用得起才能普及得快
AI设备比如眼镜、音箱、边缘盒子已经成为新一代科技产品的方向,但这些设备的“算力核心”——芯片,价格并不便宜。
比如英伟达H20芯片的单价在高位运行,部分场景不适合广泛使用。而国产芯片的价格相对更友好,更容易推广到更多消费级产品中。
3. 更匹配:软硬结合才能跑得稳
国产AI模型这些年发展迅速,从DeepSeek到360智脑,很多都已经在和国产芯片磨合。这种软硬适配带来的好处是——运行起来更平顺,不需要绕弯子、不容易卡顿。
相比之下,一些国外芯片虽然参数亮眼,但并不一定能完全对接国内模型,反而可能增加使用难度。
三、一颗看不见的小零件,决定AI设备稳不稳
芯片是AI设备的运算核心,晶振则在其中起到协调节奏的作用。
这种体积较小的器件,在AI服务器和AI眼镜等设备中提供时钟信号,用于协调各部分的工作节奏,确保信息传输和计算过程中的同步性。
在AI眼镜中,若晶振信号波动,可能会导致拍照出现偏差、语音翻译反应延迟、电池消耗加快。
当使用时钟稳定性更高的晶振后,这些现象得到缓解,设备运行更加顺畅。
在AI服务器中,时钟漂移会引发模型推理误差,或使整体计算效率下降。
虽然晶振并不显眼,但在AI硬件系统中承担着节奏控制的任务。
四、AI设备背后的基础工程
国产AI芯片这场追赶,远不止一颗芯片的故事。
它贯穿整条硬件链路,从安全、成本到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我们未来使用AI的方式。
下次你戴上AI眼镜,看路、拍照、翻译、交互时,那些流畅、稳妥、实用的体验,或许正源自中国硬件的沉默耕耘。
配查查-网上实盘配资-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