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即恶性竞争,无意义的劳动,一个行业卷到最后就是价格战,所有人都亏钱,大家都没有好处,但因为别人都在卷,所以你也必须跟着卷。
在职场上,在公司里,内卷的另外叫法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如表演式加班,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互相制造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大家看起来都很忙,却没有增加产出。
比如一个车企员工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收益没有随之提升,或者车企之间都在拼产能拼价格拼营销,最后利润没有增长,企业没有发展,那就是内卷化。
人类社会很容易陷入内卷化,我们看历史上王朝更迭就跟此有关:农业时代的国家土地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民哪怕再怎么辛苦,一亩三分地的产出也就是那样了,等到付出和收获的平衡被打破,很多人活不下去,于是就爆发了起义。民以食为天,是一句很沉重的话。
所以内卷也是内耗,是一种熵增现象,不管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破内卷,防熵增。
企业如何破内卷,防熵增?任正非多次讲蛭形轮虫的故事是有原因的
每一家企业都存在无效的工作和努力,想一想,在行业整体“没有发展的增长”的态势下,经常性地加班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从职场到人生,从企业到行业,内卷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努力跟钱一样“通胀”,努力没有回报或低回报,那大家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了。
跟工程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同,内卷是在大船里开小船,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都是零和博弈,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发展的停滞,进入熵死的状态。
“科学史上,有一种生存了八千万年的蛭虫(蛭形轮虫)……蛭虫的基因链会断裂,又会重新整合,这不就是优选吗?所以它们经历八千万年,经历多少灾难,还存活下来了。”
任正非多次提及蛭形轮虫这种生物的故事,意思是蛭形轮虫这种单性繁殖的生物可以吸收其他生物的基因来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延续生命。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破除内卷就是要开放,唯有保持开放才能生机绵延,蛭形轮虫如果不能吸取、整合别的生物基因,那它早就灭绝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够在大自然里存活的物种,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
市场竞争何尝不是如此?君不见多少大公司都是轰然倒地了,巨头倒下之后,尸体还是温的。而相比大公司,小公司的淘汰更残酷,更迅速,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小公司的寿命都很短暂。
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开放自己,开放的意思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提升自己存活的能力,无论公司还是个体,都是这样的道理。
我们看任正非在华为搞咖啡店、茶思屋,以及内部的论坛,就是在倡导开放、交流和学习,避免内部变成一潭死水。
变革就是自我刷新,脱胎换骨。
关于如何破内卷,我们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些都是强调自我的变革,一个人不能刷新自己的思想,就容易变得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从而思想僵化,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之后不过是不断地重复而已。企业如果不能变革,那也是如此,而且面临的情况更严重,毕竟商场如战场,企业没有改变就很容易被淘汰掉。
所以,企业的组织、管理变革是永恒的。我们看华为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就会知道它一直在变革之中,变革本身就是奋斗行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唯有持续奋斗,才能生生不息。
因此华为可以破内卷,防熵增,“华为的文化就像蛭形轮虫一样是单基因链,多一些交流就多一些裂变,碰撞就会有优质的想法突现……必须有冲突来促变,心声社区、遍地的咖啡馆、AT的任职年限、专家委员会的任期制、董事会/监事会的任期制……,都是改变单基因遗传,防止熵增、沉淀、内卷化。”
华为没有成功,华为只是在成长。企业唯有学会这点才能基业长青。
必须要有红蓝对决。
有开放才有变革,有变革才有创新,创新就是创造机会,开疆拓土。
“华为的文化比较僵化,是单基因动物,所以我们也一定要有冲突,有冲突才有突变,‘丙种球蛋白’人才来源多方面,也是产生冲突的方式之一。”
何为丙种球蛋白?它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有增加抗体,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要把‘人才灯塔’亮起来,吸收更多的‘丙种球蛋白’进入华为的人才系统和组织平台”,任正非指出,公司要进行人才的全球布局,“在新的机会点上抢占粮食,加上这些走过弯路的成熟的人员增强了我们的战斗能力,带来的经验在组织里面又是一个丙种球蛋白。”
世界各国的青年才俊、天才少年,他们的加入会起到“丙种球蛋白”的作用,他们互相的思想碰撞就是红蓝对决,可以激发灵感和创新,增加组织活力,企业的防御力和战斗力都获得了提升。
总而言之,开放、变革和创新才是破内卷,防熵增的利器。
配查查-网上实盘配资-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